福建省德化县山花陶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、艺术总监郑雄文另辟蹊径,在探索白瓷装饰新的表现方式上不懈努力,开创了白瓷装饰技艺——“山花彩”。
郑雄文展示“山花彩”陶瓷作品 (受访者 供图)
人物名片 郑雄文
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
中国陶瓷轻工业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
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
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
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
泉州市第十六届、十七届人大代表
泉州市高层次人才
“山花彩”白瓷加彩创始人
泉州网10月26日讯(记者 陈智勇)福建省德化县山花陶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、艺术总监郑雄文另辟蹊径,在探索白瓷装饰新的表现方式上不懈努力,开创了白瓷装饰技艺——“山花彩”。经过20余载的努力,“山花彩”自成一格,日臻成熟,独具特色,成功让德化白瓷着上盛装,让“中国白”走出了一条多彩的创新之路。
郑雄文创作的“山花彩”陶瓷作品《莲池观自在》《坐岩自在》《慈慧自在》等,以高超的艺术水平频频在全国专业展赛中夺得金奖,赢得全国陶瓷界瞩目。他还通过“陶瓷加彩技艺人才培养”和“瓷彩·中国白——德化陶瓷艺术精品展”等项目向全国宣传推广,助力德化提升陶瓷品牌知名度。
开辟德化陶瓷多彩新世界
2015年11月13日,“清风明月·赵朴初法书展暨郑雄文郑雄彭德化瓷造像展”在北京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拉开序幕。此次展览,是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活动之一,共展出赵朴初法书44幅,郑雄文、郑雄彭潜心创作的德化瓷精品127件(套),采用“情景式展览”的形式,将高雅的书画艺术和德化陶瓷文化联袂呈现。
赵朴初是卓越的佛教领袖、杰出的书法家、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,长期从事佛学研究,擅长诗词、书法,著有《滴水集》《片石集》等,为后世留下诸多精神瑰宝。是什么样的陶瓷作品能与佛教领袖、书法泰斗的作品同台展示呢?无数参观者带着好奇前往,参观后无不叹为观止。于是,展期一延再延,“山花彩”陶瓷从此火爆全国艺术圈。
德化白瓷温润、明净、典雅、精巧,有“中国白”的美誉,被称为“世界白瓷之母”。郑雄文、郑雄彭兄弟多年来孜孜不倦,热爱德化传统瓷雕,并努力寻求新的发展与突破。他们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,塑造出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作品。尤其“山花彩”加彩技艺,以“中国白”瓷土为原料,经过取材构思、图稿绘制、设计塑造、注浆成型、雕刻整合、色彩调配、手工精绘、反复煅烧等众多纯手工工序,让作品更加高端、庄严,独树一帜,备受青睐。
“上个世纪末,我就开始探索现代白瓷雕塑如何在继承中实现新的突破,汲取德化古代陶瓷及敦煌彩画艺术精华,形成了独特的‘山花彩’技艺。”郑雄文说,“山花彩”加彩技艺将德化白瓷与佛造像相融合,拓展延伸了应用空间与范围。
“山花彩”不仅惊艳了参观者,也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领导的关注。2016年、2017年,郑雄文申报的“陶瓷加彩技艺人才培养”和“瓷彩·中国白——德化陶瓷艺术精品展”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,于2017年、2018年顺利实施,面向全国培养陶瓷加彩技艺人才,并将“山花彩”作品与德化部分陶瓷艺术大师精品,先后带到四川博物院、江苏灵山梵宫、浙江普陀山、宁波博物馆、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进行巡回展览,进一步弘扬了德化陶瓷文化,也让“山花彩”艺术广受瞩目。
鼓励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
回首郑雄文陶瓷艺术发展道路,可谓一波三折。上世纪90年代,他凭借德化白瓷的精湛工艺赚得第一桶金,后来多次试水西洋小工艺瓷却均以失败告终。在濒临绝望之际,郑雄文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:运用更加丰富的颜色,给德化白瓷加彩。
“这个念头一起,一身都有力量。但能不能做成呢?千百年来,德化陶瓷以白著称,要走出彩瓷之路,能不能走得通?”郑雄文回忆道,当初不仅陶瓷界的前辈同行深感这条创新之路十分艰难,就连身边的亲友也没人能看到希望,但自己就是认定这条路一定前景广阔。为此,他给自己列了3个“五年计划”,准备分三步走,分别是成功给白瓷加彩、让加彩白瓷更好看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。
郑雄文说,如何加彩是成功的关键,历史上德化白瓷加彩工艺比较单调,颜色也没超过5种。他经过反复实验,采取分层上色、多次焙烤的方法,终于成功首创了“山花彩”,可以在白瓷上烧制出数十种,甚至上百种颜色,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,惊艳了收藏界,成为高端陶瓷艺术品。
“山花彩”技艺不仅成功运用于佛具陶瓷作品创作,还广泛运用于日用陶瓷生产。如今,德化县有数十家陶瓷企业运用这种技术,生产加彩日用产品,避免了白瓷同质化竞争,赋予了德化陶瓷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。
郑雄文认为,创新不仅能让陶瓷艺术不断绽放新的艺术之花,也是整个陶瓷产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。“政府部门要给予更多鼓励,引导更多的陶瓷艺术从业者愿意去创新,提升整个行业创新投入。”他说。 |